艺路艰辛 发表于 2009-3-8 22:15:09

《梅花三弄 》——名士的情怀

《梅花三弄 》——名士的情怀
文:周栋梁

    《梅花三弄》, 又名《梅花引》、《玉妃引》。曲谱最早见于明代《神奇秘谱》。郭茂倩《乐府诗集》第二十四卷记载南朝著名诗人鲍照(约414~466)对《梅花落》解题称:“《梅花落》本笛中曲也,今其声犹有存者”。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《梅花落》的描述,说明南朝至唐间,笛曲《梅花落》较为流行。关于笛曲《梅花落》改编并移植为琴曲《梅花三弄》,有托于∵颜师古所作《江梅引·忆红梅》中“漫弹绿绮,引三弄,不觉魂飞”句,说明此曲唐代尚流传。后来,宋人程大昌的《演繁露》中,记有“桓伊下马踞胡床,取笛三弄”之事,人们由此引申理解为桓伊演奏、创作了《三弄》笛曲。 苏轼在《昭君怨》中也提到了这三弄:谁作桓伊三弄,/ 惊破绿窗幽梦./ 新月与愁烟,/ 满江天./ 欲去又还不去。明代朱权《神奇秘谱》中辑有《梅花三弄》琴曲,曲前小序云:“桓伊出笛作《梅花三弄》之调,后人以琴为三弄焉。”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之在笛上“为梅花三弄之调,后人以琴为三弄焉”。明清金陵十里秦淮河上,《梅花三弄》是歌舫之上最流行的笛曲之一。《梅花三弄》几乎成了以秦淮八艳为代表的名妓们的必修科目。桨声灯影里传来阵阵笛声,为当时一佳景。秦淮河甚至诞生了“停艇听笛”,“邀笛步”等人文景观。当代笛子大师们又将它改编成笛子曲。 说《梅花三弄》,不能不提桓伊。桓伊,字叔夏,小字子野(一作野王),东晋人,祖籍谯国县(今安徽宿县西)。曾任淮南太守、豫州刺史。公元383年,前秦王苻坚(338-385)率百万大军进犯东晋,自称投鞭可以断流,企图一举灭晋。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玄、谢石和桓伊等率兵8万迎战。晋军骁勇善战,以一当十,在淝水大败苻坚,打得秦兵一败如水。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淝水之战”。 《晋书·桓伊传》中说:“ 有邕柯亭笛,常自吹之。王徽之赴召京师,泊舟青溪侧。素不与徽之相识。伊于岸上过,船中客称伊小字曰,“此桓野王也。”徽之便令人谓伊曰:“闻君善吹笛,试为我一奏。”伊是时已贵显,素闻徽之名,便下车,踞胡床,为作《三调》,弄毕,便上车去,客主不交一言也。”然而《晋书·列传第五十一》中未写明是以梅花为题材。 桓伊的喜好受到东晋的宰相谢安影响很大。谢安雅好音乐,甚至影响到处理政事。手下人曾劝他说要为子孙爱惜这些东西。(以免误事,让后辈误以为这些是祸害。)桓伊在他的影响下取得了惊人的成就。《晋书》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:“善音乐,尽一时之妙,为江左第一。”他是当时第一流的笛子演奏家,而且善于弹琴。晋书中记载:帝召伊饮宴,(谢)安侍坐。帝命伊吹笛。伊神色无忤,即吹为一弄,乃放笛云:“臣于筝分乃不及笛,然自足以韵合歌管,请以筝歌,并请一吹笛人。”帝善其调达,乃敕御妓奏笛。伊又云:“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,臣有一奴,善相便串。”帝弥赏其放率,乃许召之。奴既吹笛,伊便抚筝而歌《怨诗》曰:“为君既不易,为臣良独难。忠信事不显,乃有见疑患。周旦佐文武,《金縢》功不刊。推心辅王政,二叔反流言。”声节慷慨,俯仰可观。安泣下沾衿,乃越席而就之,捋其须曰:“使君于此不凡!”帝甚有愧色。当时有人在皇帝面前污蔑谢安,他能利用弹琴的机会为谢安开拓。连雅好音乐的谢安都夸他:“使君于此不凡!” 谢安好静,大战期间重兵压境,他仍然优游自若,谢石等人前来询问战策,他总是避而不提,有一次谢玄来问策,谢安不仅不答,还邀他下棋,居然让一向棋艺高超的谢玄输掉一幢别墅。大战刚胜利,有人报告谢安胜利的消息,他正和人下棋,若无其事的说:小儿辈已破贼。回家的时候把脚底屐齿跌断了都不觉得。 桓伊也好静,听《梅花三弄》就能感受到。“淝水之战”之后百废待举,战俘,征兵,瘟疫,收复的失地,人口的安置,一切事务因该是千头万绪。但他的内心却那么从容,那么生机盎然。他不同于谢安在大战胜利后做作的安静,他没有一点矫情做作。这完全是一个大师的心境,不会为世俗困绕,不会为困难困绕,他令所有的魏晋风度黯然失色。 《梅花三弄》是一种修养境界,一种心灵的境界,一种真正名士的境界。

田野 发表于 2009-3-13 19:17:23

学长 我有这碟片 你要不要听下 觉得很好听!·

艺路艰辛 发表于 2009-3-13 22:32:23

我 有 中国音乐学院 青年女教师 陈悦 的 原版,她的 乱红专辑很 不 错, 有你空载听听,我是 07年在 杭州音乐厅认识的 她,很漂亮的女演奏家啊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《梅花三弄 》——名士的情怀